赵胜杰:老百姓的笑脸是放不下的牵挂

阅读量: 3,286

赵胜杰:老百姓的笑脸是放不下的牵挂

3,286

“今儿周五,不走吗?”

“不走了,还得在村里处理些事情。”

近日,在辉县市吴村镇柳湾村村委会大门口,路过的村民和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室主任,现任柳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赵胜杰熟络地打着招呼。

赵胜杰和村内自主创业贫困户进行种植技术交流.jpg

从最初面对村民们的质疑到渐渐与他们熟悉,再到变成村子里的“一分子”,赵胜杰这条驻村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2017年5月,赵胜杰开始了自己的驻村生活,短短3年多的时间,他紧扣驻村工作四项职责,加大科技成果转换力度,协调落实帮扶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使柳湾村从当初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美丽文明富裕的小康村。


村子实现了脱贫


“当初我是怀着满腔热血报的名。一报,还真选上了!”赵胜杰告诉记者。

2017年5月,初到柳湾村,眼前的景象让赵胜杰差点打退堂鼓。提起到这的第一印象,他开玩笑地说:“到了以后,上了个厕所就后悔了。”已经习惯城市生活的他,农村厕所里成群的苍蝇,令他难以忍受。整个村子吃水只能依靠两口水井。这一切让他觉得眼前的工作或许没有自己当初想得那么容易。

赵胜杰在和村两委干部研究乡村振兴实施方案.jpg

“绝不能半途而废。”赵胜杰这样为自己打气。来的时候靠着热血和激情,但留下需要担当和责任。

“刚来的时候,柳湾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总共有200多户,其中贫困户81户,我们做了很多关于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等信息整理的工作。”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赵胜杰利用自己的专长建立了数据库,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健康、教育、工作状况等都进行了记录,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将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

“曾经,由于村子里水井少,缺水,玉米等作物几乎绝收,这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赵胜杰表示,“后来我们迅速进行协调,现在村子里已经打了17口井,基本解决了灌溉问题。此后的第一年,小麦亩产就达到600公斤,玉米达到700公斤。”

2018年,柳湾村实现脱贫,并进入巩固阶段。

“小康村,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基础设施的变化。”赵胜杰说道,“虽然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表面看不出来有多大变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他们开心,我的工作也就有了意义。”


成立合作社种植金银花


要改变村庄贫穷落后的状态,需要先改变人们的观念。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赵胜杰与相关扶贫工作人员鼓励村民们成立了两个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推广高效种植技术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原来的柳湾村村民多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忙碌一年,除去人工费,一亩地最多收入1500元。当时的河南师范大学正在培育金银花新品种,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而柳湾村紧挨山区,适宜种植金银花,于是赵胜杰萌生了让合作社种植金银花的想法。他想用新的理念、科技的力量改变村民们事倍功半的状况。

但是,这样的想法遭到了村民们的反对。传统的农作物虽然收益低,但对村民们来说是熟悉的。种金银花收入如何,会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村民们心中充满了困惑。

赵胜杰带领村两委和村内公益岗位铺设道边石,美化村内环境.jpg

“农村的问题,只能一点一点去渗透。”赵胜杰告诉记者,村民们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带村民们去外地参观一些种植金银花成功的地方,又为他们找到一家合作公司并签订了协议,然后回来进行小规模试种。面对传统金银花的花期短,一开花就没有药性且没人要的问题,赵胜杰又与专家联系,为村民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新的品种采摘期可以延长到30天,为大面积种植、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创造了空间。

在赵胜杰的努力下,其中一个合作社同意尝试。如今合作社通过金银花育苗、售卖,一亩地收入近2万元。村民们在获得可观收益之后,又开发了能够开紫色花朵的新品种,其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大大提高了收入,尝到了科技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甜”。


建设日光温室


村民们曾这样调侃:“要想穷,盖大棚;要想穷得快,大棚里种青菜。”而如今赵胜杰以科技为底气,打消了村民们的种种顾虑。借助于河南师范大学的省光伏重点实验室,赵胜杰与相关专家规划设计了“农光互补日光温室”项目。

赵胜杰将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智慧农业系统的采集端移到柳湾村,对当地的气象条件、土壤成分等进行采集,并将形成的大数据交给相关专家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种植计划,指导创业贫困户经营大棚。当前,经指导的贫困户不仅成功脱贫,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实现增收。

在疫情期间,面对大棚蔬菜滞销,而城市居民得不到充足蔬菜供应的情况,赵胜杰积极与多方进行联系。随后,辉县市宣传部、扶贫办发布倡议,并以赵胜杰为代言人录制宣传片,仅2天就卖出1.5万公斤蔬菜。

通过建设7座175KW农光互补日光温室,进行科学种植,柳湾村实现了村集体年均发电收益20余万元,无公害蔬菜种植年均收益10万余元。


带领大学生建设网上商城


“村里有好的农产品,但就是缺少销售渠道。”柳湾村有石磨香油、松花鸭蛋等多项传统加工食品,但是销售困难,于是赵胜杰尝试通过电商的渠道将它们带出村子,这便是“爱购柳湾”电商平台的萌芽。

赵胜杰表示,从开始的扶贫展销会——摆地摊,到后来在学校老师间建群进行销售,实现从生产到老师餐桌的直接转化,再到建立电商平台,由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运营,村子里专门人员进行包装、发货,电商助农之路逐步迈上正轨。平台年均销售农产品的收入达2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参与项目的大学生们也表示:“通过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工作当中,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组建植保无人机飞防队


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赵胜杰从计算机相关领域入手,通过协调经费,为柳湾村购置了4架植保无人机。

原来村民们用人工和传统施药工具进行农药喷洒,这样,虽然没几亩地,但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作业效率低。赵胜杰表示:“科技越发达,操作起来越简单,但是他们不敢想这样的事情。现在一架飞机一天可以喷药1000亩。算上村民们学习的时间,20余天,收益在6万元左右。”

赵胜杰带正在进行小麦飞防作业.jpg

如今,植保无人机的项目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培训农民飞手10余人。“下一步,我们计划请航空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让飞手们作业更加规范。”赵胜杰希望用现代科技提升劳动力价值,塑造新型的职业农民。

当初因为情怀与理想选择留下,但实际工作需要肩负更加沉重的担子,平常驻村,使赵胜杰进行学术研究、陪伴家人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但赵胜杰表示:“责任是第一位的,组织派我到这里来,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无论面对多少困难,都要快速调整自己,再难也得走下去……现在,看到村子里许多的变化,村民们对我从4年前的质疑到现在的亲切问候,这些比之前写论文有成就感。”

“看着老百姓每天都乐呵呵的,这不正是我们驻村的初衷吗?”赵胜杰说。从原来的省级贫困村到现在基础设施完善,金银花种植、农光互补日光温室、植保无人机飞防队、旅游服务等多个项目快速发展的美丽乡村,这幅景好人好的画卷成了赵胜杰心中最美的风景。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思奇)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