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天:医苍生之患疾 正天下之骨气

阅读量: 3,750

李记天:医苍生之患疾 正天下之骨气

3,750

李记天,男,汉族,198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病理研究室主任、骨肿瘤研究室副主任,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河南省中医药防治骨肿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李记天被推选为决胜全面小康的河南科技工作者,其目前工作属于中医骨伤领域,包括中医骨伤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工作。中医骨伤领域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主要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疗骨科疾病,相对于西医来说有自己独特的临床优势。

李记天博士(资料图片).png

“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立足当今时代发展需要,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水平,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李记天说。


海外留学数年 学术成果颇丰


李记天于2011年赴美,硕士就读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克萨斯州大学。期间十余次获得各项奖学金,曾兼任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助理讲师等,两次受邀出任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大奖赛(ISEF)评委。目前,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专著1部,主持国内外科研项目12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各项基金700余万元。是第十四届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八届洛阳市青年科技奖等获得者。现任欧洲肿瘤免疫学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美国生物工程协会会员、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等。自2018年工作以来,连续两年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先进个人”及“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李记天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资料图片).png


创新引领 始终站在骨肿瘤研究最前沿


近年来,李记天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骨肿瘤及脊柱、关节、创伤相关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研究经验。通过运用精准医疗等新理念和体外诊断等新技术探索中医药的精准诊疗道路,带动和引领河南省体外诊断骨科常见病的早期筛选、预后判断以及中医药防治等领域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开放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缩短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距离,为骨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

李记天(左)在认真讲授科研工作经验(资料图片).png

李记天始终认为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一双翅膀,二者的关系一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医学研究,医学研究应该是从临床中来最终又回到临床中去的。他说:“只有将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回国工作以来,李记天兢兢业业,刻苦勤奋,以一颗赤子之心一直奋战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上。他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始终站在骨肿瘤研究的最前沿,奋力舞动着科研强医的旗帜。


深挖优势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李记天自工作以来,结合该院骨伤专科优势,率先开展中医药防治骨肿瘤及其他骨科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根据我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对生物医药产业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我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内容,实施精准医疗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瞄准国内外骨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不仅加强对中晚期肿瘤的治疗,而且践行以“预防和早期诊疗为主”的防治思想,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中医肿瘤诊疗模式,提高中医药肿瘤诊疗水平和防治能力,并成功申请建立河南省中医药防治骨肿瘤工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把中心建设成为开放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李记天(中)在认真地做手术(资料图片).png

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李记天参加过新华网《新华大健康》栏目,作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的嘉宾,在节目直播间向公众普及骨质疏松方面的科普知识。作为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准服务试点工作指导专家,李记天向我省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研思想、激励青少年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其科研兴趣,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刻苦钻研 用科研成果助力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现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任务紧迫,更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现今要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深挖特色优势,探索研产方式,转化科研成果,培养科研人才,继续深化研究,提升科技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将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决胜全面小康期间,要深挖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优势,转化科研成果,而这条路必定漫漫。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将临床和科研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图片5.png

李记天刚回国的时候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上。“作为中医药方向的科技人员,不仅要干好临床工作,更要搞好科学研究,挖掘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基础研究。”李博士说。他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始终站在骨肿瘤研究的最前沿,奋力舞动着科研强医的旗帜。临床工作辛苦,临床加科研工作就更加辛苦。白天在门诊、手术室,晚上在实验室、办公室,陪伴他的不仅有昼夜不休的白炽灯,更有办公室的那张沙发床。这些同事、朋友都看在眼里,都心疼他,也都敬佩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用汗水铺就通往一个个终点的大道,用坚持点缀沿途的风景,用智慧点亮路途上的明灯。每次见到李记天,都是在医院的实验室或手术室里。他所拥有的“两室一厅”,白天门诊大厅、手术室,晚上研究院所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常态。隔着实验室厚厚的大玻璃,我们可以看到李记天经常对着显微镜或者实验仪器做实验,抑或是对着电脑阅读着密密麻麻的文献,也会有三两个学生辅助。

李记天让人更加为人称道的是,他完全没有海归博士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没有博士严肃刻板的特质,他是一个接地气的博士。李记天在工作和生活中平易近人,还是单位的快乐源泉。他的一些同事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在刚刚得知要来个美国博士后都害怕难以相处,结果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单纯有趣,还是个热心肠!


勇担重任 抗疫决心鼓舞很多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李记天得知本院将要组建医疗队,配合高速收费站及郑州东站高铁站做卫生防疫工作,他勇担重任带头签下“生死状”。他大年三十返岗,成为参与郑东新区高速站执勤的一名“守门员”。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阖家团圆的春节夜,一个海归博士炽热的心,一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的瞬间感动了医院很多人。

不仅如此,在河南组建援鄂医疗队和赴岐伯山医疗队的时候,李记天带头请愿,一名中共党员抗疫的决心也鼓舞了很多人。目前虽然国内疫情总体稳定,但是散发病例引起聚集性疫情风险仍旧不容忽视,李记天作为医院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是医院很多人的榜样。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强 胡清华 李新献)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