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荣:抗疫老兵22载铸医魂

阅读量: 4,322

何家荣:抗疫老兵22载铸医魂

4,322

从2003年SARS危机到2009年甲流肆虐,再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南省信阳市传染病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党总支部副书记何家荣已经是传染病领域“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丰富的“实战经验”让这位57岁的老兵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仍然能够处变不惊,并为抗疫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们吃下一粒“定心丸”。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清零(全部出院)何家荣高兴地摘下口罩.png

每天提前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到医院,先了解医院里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深入临床科室观察环境状态,是否做到了安全生产、节约用水用电;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如何,给服务对象带来的感受和体验是怎么样的,是否能让患者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何家荣从事研究传染病领域工作以来长期坚持的工作习惯。


老兵不老 “院长带队,我们有底气”


截至2月8日24时,信阳市确诊病例破200例,达到205例,是河南省最严重的地市。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快速蔓延,地处河南南大门的信阳,肩负着遏制疫情的巨大责任。

截至4月6日,信阳市累计确诊病例274例,除2例病亡外,已全部治愈出院。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信阳市打下了漂亮的一仗。而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之一,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同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信阳市西侧,南依浉河,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便坐落在这里。一间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的房间,是何家荣日常办公的地方。

衣着朴素,面容略黑,操着一口浓郁的方言,是记者对何家荣的第一印象。

看到有人进门,何家荣立刻上前握手表示欢迎,谈话时话语间流露出作为一名老兵独特的果决与坚毅,却又不让人难以亲近。

1月31日,何家荣深入隔离病区与救治医疗组医生探讨治疗方案.png

素衣赤胆豪侠义,白发苍颜天使心。鏖战疫瘟何惜命,恨无方解但求真。

何家荣表示:“1月22日,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被紧急确定为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随后医务人员立即开始对征用病区内原有病人进行动员。从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到23日凌晨1点27分收治第一例病人,我们只用了短短的5个小时。”

提到当时的情景,何家荣用双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又站在了抗疫指挥的现场,从他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他一往直前的坚定与信心,没有丝毫退缩。

短短几个小时内首先需要将原来的病人转移走,随后要进行房间的整理——消杀物品、房间内设备、人员都需要到位。虽然刚投入使用的隔离病区医务工作者只有20人,但算上外围配合人员要达到上百人,是一个非常大的团队。

如此快速的反应背后是何家荣长期从事传染病领域研究工作积累的深厚经验。但他表示:“这是一整个团队的事情,我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份子。只有整个团队协作起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武汉疫情发展还不是十分明晰时,何家荣便已带领工作人员开始做准备。大的方面包括筹集口罩4000只、防护服300套、隔离衣300套。“只要有这些,我们随时能投入战斗。”何家荣坚定地对记者说,还有一些小的方面,如护目镜等防护工具的准备。

在收治病人的第一时间,何家荣召开了动员大会,“我告诉他们不用害怕!我们有较为完备的防护物资,丰富的传染病领域工作经验,医护人员彼此鼓励和监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在提到医务工作者会不会有恐惧和焦虑情绪存在时,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红磊同样表示:“完全没有!何院长多次提醒我们要做好自身防护,即使是换衣服也必须2个人一起,都穿好了才能进病房,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他还建立了微信群,在里面为我们细致讲解病人特点,对不够了解的工作人员进行医学指导和安慰,这样让我们仅有的一点点顾虑也打消了!”

2月10日何家荣带领导班子慰问看望隔离病区医护人员.png

疫情期间,医院内悲痛、温情等各种复杂情绪裹挟在一起迅速出现又消失,即使是对习惯于各种悲欢离合场面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有时也来不及反应。提到疫情期间经历的感人场景,语气中一直满是坚定和自信的何家荣数次哽咽到说不出话,眼眶发红。

“虽然超前进行了准备工作,但后期仍然出现了防护物资不足的情况,检验科的医务工作者们工作时长从原来的6小时延长到8小时,穿着尿不湿,不吃不喝,才能节省一些防护物资;放射科的工作人员有的都己经50多岁了,大家一起将百十斤的机器抬到病人房间,还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特殊时期不只是拍片子那么简单啊!没法说……”

“一个80多岁的肺癌晚期病人去世,家人不能接近尸体,医院两个女护士对尸体进行全身消杀、处理打包,再扛出去到殡仪馆的车上,她们就是两个小孩啊!尸体有一两百斤,没法说……”

讲述过程中何家荣几次说不下去,停顿良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重新开始和记者交流。

提到在疫情期间工作人员们是否会遇到一些误解,李红磊表示:“我们的一些外围工作人员,其实并没有进入核心感染区工作,但在回家时依然被居民们拦在了小区门口。我们在一线拼搏到很累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些委屈,不过更多时候也理解大家的情绪。但是一回到医院,我们就什么都忘了,尽心救治病人,大家彼此鼓励,一起庆祝生日,何院长还经常带领导班子对值班的医务人员进行慰问……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何院长就是我们的家长,让我们安心工作。”提到这些,李红磊语气中满是对当初大家同心协力抗疫加深“革命友谊”的感动。

一次次的哽咽背后,是何家荣对那些共同奋战的同事们,那些似乎已经成为“家人”的医务工作者们说不出的心疼。一个个的细节背后,是何家荣作为医院一个“大家长”的责任与担当。


像树木一样坚毅,扎根血脉方能生出底气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导致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自1997年以来,WHO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全球结核病报告。2019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提到:2018年,估计有1000万患者新发结核。

“在我小的时候,周围有亲戚就是因为结核病去世的,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提起当初为何会选择投身于传染病领域,何家荣这样说道。

何家荣在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办公室办公.png

幼时种下的种子在随后的日子中生根发芽,不知觉便走过了20多年。90年代末,信阳市的结核病人在河南省是最多的一个城市,有些地方称结核病为“窝子病”,一个人得了,身边人很快就会被感染。

虽然当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结核病人,但各方面条件仍然很差,为了弄清楚结核病人是怎么回事、信阳市到底哪些人是结核病人,何家荣带领团队进行了流调。

有些地方无法开车,X光机只能用架子车拉进村里;有些村子里没有电,还得用柴油机发电才能使用机器。何家荣说:“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调查,才能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是什么样子、生活习惯怎么样,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去进行防治。”

信阳市平桥区,当时还是信阳县,里面的每个乡,何家荣都带领团队去讲过课,讲解哪些家庭容易出现结核病,结核病的病症有什么等,同时进行宣传册的发放,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经过现代医学的防治努力和何家荣带领团队长期坚持的流调与科普宣传,信阳市的结核病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结核病发病率大大降低。

疫疠将生死,良医独苦辛。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医务工作者常常处于不停奔波忙碌的状态,提到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刚开始无法适应甚至想要放弃的问题,何家荣说:“至少对我自己来说,这20多年没觉得有多苦多累,也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20余年的经验积累与全情投入,始终将医德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地去医治病人,对于何家荣来说这样的工作习惯已经根植于血脉,不可分割。

天降重任为家园,使命光荣百姓尊。透过熠熠生辉的党徽,何家荣始终坚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信念,胸怀全局,勇当前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着革命老区的大别山精神,扎根血脉、铸就医魂。

(本报全媒体记者 文成锋 张洋洋 王思奇)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