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河南城建学院承办的中国土木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国际高峰论坛在河南城建学院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减碳双目标”、绿色建造等前沿热点话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100余家企业的顶尖学者和近两万名观众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肖绪文院士、王复明院士、马军院士、张铁岗院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尚春明,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王召东,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标准处处长刘延中,平顶山市副市长王永记,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张新志,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何卉,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绿色建筑设计院院长赵鉴,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安乐,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爱菊,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副校长解伟,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万伏牛,《中州建设》杂志社理事会副理事长郭建群,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任斌、安杰,平顶山市科协党组成员、主席周宝西,平顶山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闫瑾等领导专家与会,河南城建学院领导张惠贞、范晓伟、陈松涛、毛艳丽出席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城建学院校长范晓伟主持。
王召东介绍了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在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普及、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等方面的主要职能。他说,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追踪行业需求,开展工程实践,攻关技术难题,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更新的学会力量。
尚春明指出,举行中国土木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国际高峰论坛,是推动土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契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动力。希望与会专家广泛研讨,深入切磋,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继芬指出,高碳排放和粗放型的土木建筑业生产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建筑节能空间巨大。在“双碳”目标下,我省土木建筑行业如何摘掉“高碳”帽子,亟须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推动土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为实现土木建筑领域“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方案。
刘延中指出,推行“双碳”战略已然成为我国的必然之路,当下的任务就是实现稳定、可持续的低碳转型,使低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对河南城建学院在绿色超低能耗建筑、建筑新能源和高效节能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绿色能源产业建设和推动我省“双碳”战略实施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
王永记说,“碳达峰、碳中和”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平顶山市将在国家“双碳”政策的引领下,紧跟行业的发展,以清洁煤电为基础,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以绿色智慧能源为核心,推动城市发展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努力快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河南城建学院党委书记张惠贞代表承办单位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特色,尤其是重点介绍了学校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绿色能源转换与使用、节能低碳城市环境建设等方面服务地方行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学校将在国家“双碳”政策的引领下,紧跟行业的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土木工程科技创新,同心戮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城建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以《绿色建造发展与推进》为题,勾勒出一幅生动全面的绿色建造全过程的画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以《地下工程水灾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建设进展》为题,详细讲解了地下工程灾害检测和治理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以《碳中和愿景城乡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与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为题,全面深入阐述了当下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机遇。
在论坛专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分别从低碳建筑、节能环保、煤电灵活调峰、二氧化碳发电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范晓伟主持闭幕式。他指出,本次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聚焦“双碳”目标下多种技术的链式创新和企业的跨领域合作,共同交流探讨了我国土木建筑领域“双碳”相关技术创新,深入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建设、城乡可持续发展、能源革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以及促进全国绿色“双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论坛的举办,将对河南城建学院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双碳”战略实施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张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