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左二)在省农科院实验室了解种质资源库。
日前,在驻马店市一处芝麻种植示范基地,张海洋正在给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芝麻管理时的注意事项。张海洋研究员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副组长,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芝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全国芝麻学科领头人。
长期以来,张海洋带领他的团队,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攻关克难,奋力拼搏,开展芝麻科技原始创新和学科建设工作。2009年,张海洋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上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2014年,主持完成了芝麻基因组计划,绘制出世界首张芝麻栽培种基因组精细图,发掘出芝麻产量、品质、抗病、耐渍等相关的基因位点。张海洋带领团队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使我国芝麻遗传育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张海洋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管优秀专家、中原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还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重视原始技术创新
引领芝麻学科发展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芝麻抗病耐渍性差、产量低而不稳,不适于机械化种植,其主要原因是遗传基础窄狭、育种技术落后。针对芝麻生产与科研这一重大问题,张海洋研究员及时确立了“主攻芝麻产业技术源头,重点开展原始性创新”的研究思路,从芝麻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优异种质创制与鉴定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研发入手,系统开展并创建了芝麻化学诱变、远缘杂交、遗传转化、群体改良等种质创制技术体系,创制出有限花序、短节密蒴、抗裂蒴、光敏型不育、高油高蛋白、抗病抗逆等一批育种急需的突破性优异新种质,解决了优异育种材料匮乏的问题。
张海洋研究员主持开展并完成了芝麻基因组计划,建立了首张芝麻分子遗传图谱、染色体光学图谱、BAC-FISH物理图谱,绘制出与13对染色体对应的芝麻栽培种基因组,为人们揭示芝麻进化、油脂合成与代谢机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掘出芝麻产量、品质、抗病、耐渍等性状显著相关的主效QTL位点和基因位点100余个,发现了13个优异基因群,创建了芝麻复合杂交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亲本选配高效、目标性状鉴定高效和后代选择高效。培育出了的我国首批适于机械化收获的芝麻新品种,显著提升了我国芝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专用性以及机械化适应程度,实现了芝麻优异种质创制技术的突破和育种技术的全面提升,并引领了世界芝麻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方向。
加强成果示范推广
驱动芝麻产业发展
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张海洋研究员组织全国芝麻科研单位,组建了全国病虫草渍害系统观察网络和联合测报防控体系,并积极开展了芝麻新品种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技术集成,建立了我国芝麻麦茬免耕直播、起垄栽培、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等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模式,显著提升了芝麻种植技术水平,也促进了芝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占全国芝麻面积的1/3以上;创造出了亩产268.8公斤的世界单产最高纪录。
“十二五”期间,张海洋率先建立了芝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在我国首次实现了芝麻机械化收获,也为世界芝麻高产栽培提供了典范。此外,张海洋团队还积极开展芝麻新品种新技术对外输出。2014年以来,在苏丹建立了国际芝麻科研与生产基地,选育出了适于苏丹种植的芝麻新品种苏丹1号、苏丹2号,建立了苏丹芝麻主产区高产稳产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快速提升科研实力
我国芝麻育种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芝麻基础研究仍然与大作物国际前沿有很大差距。“十二五”以来,张海洋研究员率领团队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墨西哥、韩国、日本、印度、越南、古巴、肯尼亚、苏丹、坦桑尼亚等20余个芝麻主产国和消费国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与交流,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种质资源、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方面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2015~2017年先后多次组织世界主要芝麻科研团队召开了国际芝麻遗传育种与生产技术研讨会,发起并制订了国际芝麻产业技术年会计划,为芝麻科研、生产、加工、贸易搭建了交流平台。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 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