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递员一路干到邮电部副部长,罗淑珍:投递是件开心的事儿

阅读量: 9,370

从邮递员一路干到邮电部副部长,罗淑珍:投递是件开心的事儿

9,370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民 吕晓

图左:罗淑珍当年投递信件时的情景  图右:罗淑珍近影

 

“1951年5月,我考进北京市邮政局,成为公安街邮局的一名投递员。那时,我只有16岁,每天骑车送信送报,开心极了。”

58年过去了,从一个天真的女孩成长为一名国家高级干部,作为新中国邮政第一代女投递员,如今已75岁的罗淑珍,回忆往事,仍感慨万分。

她说:“党的教育、群众的关爱、事业的磨砺,给了我一生的享受。”

初见罗淑珍,她阳光的笑脸、挺直的身躯和健硕的步伐,很难让人把她同75岁的高龄联系起来。

她打趣地说:“这是多年一线投递工作带给我的福气——身体特别的健康。”

上世纪50年代初,正值新中国邮政初建,邮局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

早晨5点30分,天刚蒙蒙亮,大家就来到那会儿还在王府井办公的人民日报社取印好了的报纸,每人取一捆(每捆1000份),赶上忙的时候,每人要取两捆。“说重不重,说轻不轻,每捆重约50斤。”罗淑珍回忆。

为此,投递工作被人戏称是“跑马路、数门牌”且风雨无阻的苦差事儿。

但是当时,一接到录取通知书,罗淑珍还是开心地跳了起来。能够穿上邮递员的服装,骑车去投递,“很新鲜,也很渴望。”

为了当好投递员,不会骑车,罗淑珍临时找人借了辆“二八”自行车练习,车大人小,摔了不少跟头后成就了一身好骑技。

有人说:“一个姑娘家,整天骑车街上跑不好,罗淑珍也就是新鲜几天,过几天也就不干了。”然而,心里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凭着“一封信、一颗心”的敬业奉献精神,罗淑珍在近20年的投递工作中,创造了360多万件邮件无差错,成为邮政服务的先进典型,1956年、195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还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罗淑珍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投递工作的热爱,成为一名“和新中国邮政一起成长的邮政工作者。”

一提起当年当投递员的故事,罗淑珍便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在她心中,投递工作不是苦差事儿,而是“一份造福于民的有意义的事业。”

她常说:“投错一份信报,对于每个月要投送信报上千份的邮递员来说,也许只意味着月终考核时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差错率。但是在50年前,通信手段并不通达的日子里,信对于大众来说极为重要,所以对用户来说,投错一份信报则意味着没法儿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为此,罗淑珍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兑现着邮递工作者“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承诺。

“喊信”,怎么喊?

从只喊“信”这一个字儿到喊“信”+“人名”以明确投递目标人再到喊“信”+“人名”+“同志”,罗淑珍不断改进着喊信的方式。

瞎信,怎么消除?

罗淑珍自称“笨人笨办法。”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罗淑珍努力熟记着上千户居民的名字等信息。利用业余时间去记,利用胡同里贴出的选举信息卡去记,记不牢就抄在小本本上,不清楚的时候,打开来看。

20年的投递生涯里,罗淑珍在完善细节中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成就与快乐。

有人问她,“你何时最快乐?”罗淑珍会告诉他们,看到信封背面一句句祝福的话语的时候,见到人们收到亲人来信后脸上露出惊喜的时候,听到人们真心地说感谢的时候……

因为那时,“我会由衷地感到邮递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为人们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1973年,在一线奋战20年的罗淑珍从北京邮局调到邮政总局担任领导工作,1975年,担任邮电部副部长,主管邮政工作。

从一名女邮递员到邮电部副部长,谈起自己这段传奇般的成长历程,罗淑珍感触颇深:“很多人认为一个女邮递员当上副部长,是一个奇迹。面对大家的赞誉与颂扬,我更感责任重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以往更加谦虚谨慎、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