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是指人们在信息技术的获取、使用和应用创新上存在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境日益凸显,其所引发的不同群体间的结构性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特别是如何缩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为1.23亿人。然而,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人口高达2.64亿人,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数字化时代,如何让老年人方便、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如何借助人性化、精细化的社会管理,让他们快速融入数字化时代,共享数字化成果,体验数字服务的速度与温度?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应对。
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几家欢喜几家愁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
一方面,数字技术让年轻人的生活备感轻松、便利。譬如,一对外国情侣在中国用视频直播了一天无现金的生活。他们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全程以无现金的支付方式,成功完成了买早餐、乘公交车、坐地铁、旅游、购物、住酒店等生活体验。甚至不乏调侃地说:“手机支付让中国公交车上小偷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连街头的乞丐都拥有了个人收款码。”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让部分老年人感到陌生、困惑,甚至惶恐。比如,有网友爆料称,湖北省某地的一位老人为了激活社保卡,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相关视频截图显示,老人双膝弯曲被家人抱起,双手撑在机器上,艰难地进行相关操作。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网上还有视频显示老年人用现金缴纳医保的烦心事儿。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这位独自冒着狂风暴雨到柜台缴纳医保的老人:“我们这里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你的亲戚让他们代付,要么自己用手机支付。”这样的答复让视频中的老奶奶不知所措。
当整个社会驰骋在数字化的高速列车上,众人在为数字化带来的红利备感欣喜和狂欢时,请不要难为老年人,更不要轻易把我们的老年人“甩下车”。这既需要政府动真格、出实招、下硬手,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凝共识、谋新招、聚合力,共同破解老年人不敢用、不能用、不会用数字技术的难题,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当数字化撞上老龄化,服务要速度更需要温度
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联动。为此,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国家需要重视老年人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提倡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从政策和资金入手,支持建设一批老年人大学和社区大学。社会要更具有包容意识,鼓励老年人尝试新事物。社区、公益组织、老年大学等机构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老年人自身也应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加强知识学习,敢于接受挑战,积极拥抱变化。
二是破解老年人数字化瓶颈,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化成果。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要具有包容意识,体现“年龄友好”理念。在老年人高频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领域,制定一批关键举措,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构建一条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以保障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在享受数字化时的权利。加大信息安全保护力度,严格规范服务商信息收集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着力解决老年人“不敢用”的难题,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享受智能化服务的权利。
三是统筹服务创新“两条腿走路”,让老年人体验数字化温度。在服务意识上做“加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心理、生活习惯和应用场景,处处体现“年龄友好”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应用操作上做“减法”,鼓励厂商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应用;在智能终端应用模式上,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供选择。
三方联动,让老年人晚年“嗨”起来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时代的发展不能抛弃老年人群体,社会在大力建设和普及数字化生活时,要尽力确保不让老年人“掉队”,要让数字化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联动。政府需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公共服务;企业需要努力探索产品适老化改造,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需要关心关爱老年人,采用教育培训等手段多方“反哺”老年人。最终多方合力帮助老年人破解和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安度晚年。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王长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