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行奇:选择小麦育种工作是一种幸运

阅读量: 7,984

欧行奇:选择小麦育种工作是一种幸运

7,984

欧行奇,1964年生,中共党员,教授,曾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河南科技学院毕业留校后,一直承担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小麦育种、小麦种子生产和甘薯育种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参与培育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百农160等多个百农系列小麦品种,其中百农矮抗58于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有百农207、百农201、百旱207等,其中“小麦新品种百农207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课题获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主持制订了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642-2010)——《小麦三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主持培育了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百郑薯2号、百郑薯3号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

公元前3000年左右,小麦就已经在我国种植。时至今日,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耕种地总面积的22%~30%,形成了北方冬小麦区、南方冬小麦区和春小麦区三大产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麦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证了国家口粮安全。同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育种专家,欧行奇就是其中的一位。

顺势而为
百农207终成“河南第一麦”

目前,我国北方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份。近年来,面对极端气候条件,小麦病、虫、高温、低温、倒伏等危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以及根据减少小麦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小麦产品营养成分和风味品质等新形势的要求,培育抗病、抗倒、节水、省肥、广适、养分高效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01年,河南科技学院育种专家欧行奇及其团队,采用传统小麦育种方法,以“周麦16”为母本、“百农64”为父本,进行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规模化育种,欧行奇海选出的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终于在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在河南及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省百农207秋播种植面积达2036万亩,2014~2018年累计推广种植5909.4万亩。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天财表示,多年实践证明,百农207抗逆、稳产高产、广适,是能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小麦新品种。百农207解决了田间和农民的很多实际困难,经受得住多种自然灾害的考验,能省肥、省药、省工,绿色生产、简化栽培。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周继泽研究员也认为:“从2016年穗发芽,2017年干热风,到2018年倒春寒,2019年高温天气,百农207均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农民、种子经销商、种子管理部门的认可。”他表示,百农207引领了河南省第11次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自2016年以来,百农207在河南省播种统计面积已跃升为第一位,也是唯一超千万亩的小麦品种,成为“河南第一麦”。而且,在黄淮南片主产区的实际种植面积在50%以上,一年经济效益为50多亿元。

用大海捞针的方式
海选出百农207

欧行奇先后师从黄光正、茹振钢两位小麦育种家。黄光正为小麦品种百农3217育种人,该品种于1982年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获得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茹振钢为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育种人,此品种于201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求学育种的路上,欧行奇先后参与了小麦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的培育与研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传承中实现创新。随后,欧行奇成立了河南科技学院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培育了小麦新品种百农207。

欧行奇说,百农207的诞生,经历了大海捞针式“海选”。在500多亩的育种田中,先重点组合种植15万~20万株,再由田间选择2万~3万株,室内考种后保留1万株左右,用经验评价及精准分析相结合,选育出最具优质的基因。百农207的诞生凝聚了两大著名小麦育种家郑天存和茹振钢的心血和智慧,将周麦16的高产,百农64的抗逆、优质集于一身。“如果没有周麦16和百农64的雄厚基础,也就不可能有百农207的集成及原始创新,我只不过是幸运地同时站在了两位巨人的肩膀上。”欧行奇这样说。

在育种过程中,欧行奇提出了“依靠稳定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以“四四四”为三要素,实现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的结构协调型品种,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欧行奇介绍说,百农207“丰年大增产、灾年少减产”,实现了“高产稳产”的特点。因其“优质中筋”的特点,做面条筋道,做馒头可口,成为百姓喜欢的面食制品小麦品种。种植过程中,百农207减药减肥、节水耐旱,农民少投入,地多产出,小麦价位高,可多卖钱,实现了节本增效。

据悉,近年来,欧行奇团队又培育出百农307、百农607等矮秆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河南科技学院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也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认为是目前河南省最具创新能力的小麦育种团队之一。

麦田就是这世上最好的风景

1964年,欧行奇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胡集乡欧庄。幼时,他曾经历过数次“灾年”。“我是听着‘啃树皮’的故事、过着‘舔碗’的生活长大的。”当欧行奇回忆起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时说,那时最期待过年过节,这样就可以吃到白馒头、手擀面,每每闻到麦香,都令他魂牵梦绕。

欧庄所在的郸城县是小麦生产大县,少年时的欧行奇,当他看到故乡的小麦优良高产品种“百农麦”——百农3217喜获丰收时,赞叹不已,很早就将小麦育种的梦想根植在内心,立志要培育小麦良种。为此,他报考了当时被誉为“小麦育种黄埔军校”的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现为河南科技学院)。

毕业后,欧行奇毅然决定留校。至今,小麦育种这份工作他已经坚持了30余年。“麦田就是这世上最好的风景。”欧行奇说,育种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几十年如一日,他与团队一年365天,有300天泡在试验田里。用欧行奇的话来说,“身体受得住煎熬、心里容得下委屈”。在煎熬和委屈面前,他依然坚定地认为,选择小麦育种工作,是一种幸运。让欧行奇感到欣慰的是,当地农民在百农207还未正式审定的时候,就已经争相种植,实现了“不推自广”。

“只要百姓认可了,就妥了,就知足了。”欧行奇说,未来的期望是培育出更高产、更稳产的小麦品种。(武玥彤 肖春芳)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