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南 乡村振兴战犹酣(下)

阅读量: 923

大河之南 乡村振兴战犹酣(下)

923

大河之南 乡村振兴战犹酣

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对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这一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脱贫攻坚六个方面,明确了我省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幸福指数咋提高

城里人不愿意在农村住,农村人拼命往城市里挤,根本原因是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等。

基础设施像城里一样

“喝着自来水,烧着天然气,自己的小院可以种花、种菜,城里人也羡慕我。”兰考县谷营乡霍寨村贫困户霍采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茉莉香胡同、美人指胡同、巨玫瑰胡同……霍寨村的胡同干净整洁漂亮,每隔几十米就能见到垃圾分类箱。

近几年,兰考着力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3205万元用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贫困人口6000人;实施交通网络提升工程,新建100公里的乡村公路、100公里的产业路和100公里以上的村庄道路;投资3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全面缓解供电压力。

【专家点评】 省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朱攀峰: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省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基本服务仍然十分薄弱,区域间差距仍然较大。省委一号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今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基本服务供给将得到重点加强,未来十年内,城乡一体和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基本服务格局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

不再让群众因病致贫

“我婆婆住院没花一分钱,当时真是想都不敢想!”时隔近一年,长垣县武丘乡赵庄村贫困户马春阁提起婆婆住院一事,仍很激动。

去年528日,马春阁的婆婆因心脏病突发住院,出院结算时,总共花费7086.5元,按照该县“1+4”医疗扶贫政策,她们实现了住院费用全报销。

2017年,长垣县正式实施“1+4”医疗扶贫模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省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长垣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补充保险+民政救助。

近年来,长垣县拿出390多万元为全县困难群众购买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补充保险,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参保,使农村贫困人口的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专家点评】 省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武启峰:过去,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比较普遍。省委一号文件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包括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等。

让农村孩子上好学校

范县张庄乡前房村原来位于黄河滩区,2017年与附近的5个村一起搬到新建的迁安社区。新小区文化设施齐全,环境美丽整洁。村民说,过去住在滩区,没有广场,想跳广场舞没有条件。现在能跳舞能看戏,自然也不打麻将、不聚众喝酒了。

前房村只是我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我省大力推进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全省推广焦作市建立“百姓文化超市”的做法,为全省9000多个贫困村配全文化设施、提供文化服务,让基层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专家点评】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明星:生活富裕了,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热切,希望文化生活也能丰富多彩。只有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才能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广大农村才能焕发文明新气象。

如何打赢乡村振兴“第一仗”

贫困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赢的第一仗。进入新时期,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精准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责任监督,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

聚焦精准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目前,我省仍有200多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就必须聚焦精准帮扶,下一番“绣花”功夫,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生活有兜底;针对“三山一滩”区域性贫困问题,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我省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台前县建成扶贫车间124个,近4000名贫困群众通过在家门口打工,稳定脱贫;淅川县对从深山区迁出群众优先安置工作、优先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能发展。

【专家点评】 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脱贫攻坚的成效,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脱贫攻坚的“成色”,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底色”。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志智双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省贫困发生面大幅度缩减。那些仍处在困难境况中的群众,有不少是“贫在精神,困在意识”。

针对这个问题,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取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志智双扶”,各地广泛开展“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鼓励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开办“田间课堂”1.87万场次,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教会群众“怎么干”。干部群众心连心、肩并肩,战贫困、奔小康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

【专家点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穆瑞杰:要千方百计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明白脱贫是自己的事情,幸福是奋斗得来的,这样才能保证扶贫不扶懒,防止脱贫又返贫,真正实现高质量脱贫。

强化监督 压实责任狠抓作风

责任压得实不实,作风抓得硬不硬,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的成败。

在强化责任监督方面,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各级纪委监委要聚焦精准脱贫攻坚,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7年,我省出台多项措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持把“转作风、抓落实”贯彻到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扶贫开发条例》,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省政协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脱贫攻坚;省纪委强力治理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仅前三季度,全省就对1828名存在不严不实、弄虚作假问题的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

【专家点评】 驻马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主任李成宽: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脱贫工作进度,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对于那些侵占贫困群众“救命钱”的党员干部,要严惩不贷,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