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济源市遵循“科教兴农,创新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大户融入、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据介绍,济源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农民合作社723家、家庭农场138家,一批年富力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民的技能水平,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把流转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经营者直接与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对接在一起,邀请产业专家、高校教授为学员补充新的理念和技术,并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骨干精英现身说法,提升培训效能。培训一般采取“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方式,充分利用讲座、操作、考察、讨论等多种手段,让学员结合自己的技术、经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他们还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比如在培训机械保养技术时,老师指导学员现场操作;在烟草生产培训班,专家让学员进行手工编烟、区分等级等实际操作。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济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仅步入了正轨,而且也走出了特色。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新型职业农民适时出现,使农民对自身的认识逐渐从“农民是一种身份”转变为“农民是一种职业”。
通过培训,济源市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了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壮大了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全市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打响了“第一枪”。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 昌)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