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南阳市科协副主席、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胡银庆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乔峰,南阳市种子站原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瞿心田,新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技推广研究员郭首定,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季月等专家一行先后走进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村种田大户王吉英种植的西农6151示范田和镇平县晁陂镇山头营村种田大户张吉雷种植的濮大1030示范田,查看苗情,测量群体,把“麦”开方促丰收。
胡银庆表示,当前我省小麦正处于拔节后期和孕穗期,这个时期穗、茎、叶等器官生长并进、速度加快,是小麦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期、也是水肥需求的高峰期,更是保穗数增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期。俗话说,麦收三件宝,穗多籽大粒饱。从小麦孕穗到抽穗扬花,再到灌浆这三个时期,是争取穗多穗大、籽多粒重、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后期管理主攻目标是促花增粒重。如何使小麦植株后期的叶片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并迅速运输到麦穗和籽粒中去,是争取小麦穗大籽多粒饱的最佳途径。
胡银庆介绍,为达到保穗数增粒数提高千粒重的目标,广大种植户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通过叶面喷施“纳斗士”牌纳米硅100克加腐植酸水溶肥100克加磷酸二氢钾400克,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各喷一次。这样不但可有效促多成穗、成大穗、增加籽粒数、提高千粒重,而且具有驱避害虫、抑制病害、降低病虫危害、减少产量损失的作用。
乔峰表示,小麦抽穗以后,由于气温升高,空气比较干燥,加上干热风的危害,叶片蒸腾和地面蒸发量大大增加。这一时期是小麦蓄水和干物质积累关键期,如果水分不足,小麦抽穗、扬花、授粉或灌浆将受到影响,进而会造成籽小粒瘪不饱满、产量低的情况。针对小麦后期气温高、需水量大、病虫害较多的特点,一定要认真做好三水三防工作。三水是孕穗水、灌浆水和麦黄水,三防即防治虫害、防治病害、防御干热风。
针对近年小麦赤霉病难防难治的问题,瞿心田表示, 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防治的病害较多,其中让农民头疼的病害主要是赤霉病。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是可防不可治的病害,它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人畜食用了过量的赤霉病麦粒后,能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腹疼和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它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小麦扬花期如果遇到低温降雨天气极易被病菌浸染,造成病害漫延发生,形成大量的枯穗、白穗,如果防治不及时,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可减产50—60%,甚至造成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正确做到以下几点,小麦赤霉病防治率能达到或超过95%。第一点,施药时间合适。如果说小麦在抽穗期天气晴好、气温干燥,建议大家在小麦出花5%的时候进行防治,也就是晴天,见花就喷药。如果小麦在抽穗期连续阴天雾天,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则要在小麦出齐穗时立即喷药,也就是小麦抽穗达到90%就要及时喷药防治。第二点,一定要做到药剂足、水量足。不要想用很少的水或者10克、8克药就能对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肯定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做到水量足,喷雾时做到喷湿喷透,这样才能够在小麦的麦穗上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就像给小麦的麦穗穿了一层防护服。这样,当病菌浸染的时候就能够迅速杀死病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第三点,一定要注重药剂的选择。药剂的选择建议大家选择具有保护内吸传导性、触杀性和持效期长的药剂。可以选择复配药剂,它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效。第四点,小麦在杨花期,如果连续阴雨天,建议喷药后4—5天再及时补喷一次。
在预防赤霉病药剂的选择上,瞿心田建议,一般每亩用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50—60毫升,或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50—75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50毫升,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75 克,以上药剂配合“纳斗士”牌纳米硅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因为“纳斗士”牌纳米硅粒径20纳米,可在小麦叶片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既可把药剂牢牢地封锁在叶片上,耐雨水冲刷,又可大大降低赤霉病菌的浸染和扩展,因此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水量要用足,喷施要均匀周到,在穗期要对准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重点喷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郭首定表示,要以施肥促穗数、叶面喷肥增粒数、防病虫减损为主要措施,开展小麦拔节孕穗期田间精准管理。农技人员更应该深入田间地头把“麦”问诊,帮助农户解决小麦生产中疑难问题,力争实现科学管理技术全覆盖。
张吉雷介绍:“我种了200多亩地,每到关键季节,农业技术员就到田间进行查看,针对每块地的情况,指导施肥、浇水、防病治虫,指导得很到位。现在感觉种地省心,用药放心,增产有信心。特别是去年种麦时县农技中心推荐的小麦新品种濮大1030,我种了50亩示范田,茎粗杆壮,叶色浓绿,冬前无冻害,分蘖多,群体大,比周围其他品种长势都好,邻居谁见谁夸,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观察点赞,濮大1030真的不一般。”
王吉英介绍:“以前种田由于不懂技术,盲目管理,病虫害防不胜防,一旦错过防病治虫适期,病虫害就会暴发,导致产量降低,种田总是亏本。自从省、市、县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不辞辛苦现场指导,我的小麦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我种的西农6151虽然播种太深,出苗弱又缺苗断垄,但在专家全程指导下,小麦新品种经专家实打验收,平均产量每亩700公斤。今年,我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季月,从施肥、浇水、叶面喷肥、病虫防治全过程到田进行技术指导,我今年的小麦长势更加喜人,专家测量平均亩成穂估计在40万穗,相比去年超5万穗,如后期加强管理,产量相比去年将有大幅度增加。这一切都感谢科普走基层,感谢专家们不辞辛苦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粮食生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