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生活中听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的说法,骨质疏松是在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但是我们真的了解什么是骨质疏松吗?
WHO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通俗来讲,如果将我们正常的骨头比作树干,那么得了骨质疏松就相当于被虫蛀蚀了的枯枝。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高,根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其他国家差异不大,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由此可见,发生骨质疏松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可以发现自己患骨质疏松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起看一下会有哪些症状提示疾病的发生。
1.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很多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背痛, 特别是在活动后疼痛加重, 如弯腰、肌肉运动、咳嗽等均可加重疼痛的症状。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大家就要提高警惕了。
2.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良反应。
3.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者轻度摔倒都会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腓骨、骨盆等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当你发现明明只是小磕小碰,不该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发生了骨折,那么也要提高警惕。
有这么多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的疾病,那么,到底骨头多松才能被叫做骨质疏松呢?有没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呢?
骨质疏松症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与内分泌因素(雌激素、雄激素、降钙素等激素的下降和甲状旁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上升)、局部因子(OPG/RANKL/RANK系统、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前列腺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种族、营养、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等的诸多因素都有关。
在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是有严格标准的,具体包括以下9点:
①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者
②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③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⑤X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⑥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⑦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⑧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结果≤-1者
符合以上任何1条,我们都建议做骨密度测定检查,以确切鉴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骨密度测定检查的金标准,也就是最权威的检查方法便是双能x线检测(DXA):DXA的结果T-值≤-2.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T-值≤-2.5+脆性骨折属于严重骨质疏松;-2.5<T-值<-1.0属于骨量低下;T-值≥-1.0属于正常,但具体结果还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和既往骨折病史来诊断。
对于目前还没有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人,应该怎么预防这种疾病呢?
1.营养摄入均衡
首先要好好吃饭,合理膳食,适当补充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一些鱼类、橙子、豆奶和燕麦等等;多吃一些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皮、猪蹄和牛蹄筋等等;
不应多吃含磷高的动物肝脏。少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避免影响骨代谢,也就是避免骨头营养的流失。
同时,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风险,应戒烟限酒。
2.适量运动
可进行抗阻力练习和有氧耐力运动比如慢跑、快走、太极拳、踏车和登台阶等,锻炼时应注意锻炼频度(每周至少3次)、锻炼时间(每次至少30分钟)、锻炼强度(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交谈),尽量选择户外运动,因为接受阳光照射更有助于合成体内所需的维生素D,给骨头提供养分。
3.可适当应用骨健康补充剂
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蛋白质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
服用骨健康补充剂时应当根据膳食指南:元素钙成人每日需要补充800mg,≥50岁的人群最好每日补充1000~1200 mg的钙元素;成人每日需要补充10ug的维生素D,≥65岁的老人需要每日补充15-50ug的维生素D,若专门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每天20~60ug,对维生素D的补充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服用过多。
同时,由于钙和磷元素在我们体内会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磷元素的摄入也不宜过多,建议摄入量为每日700mg。
补充蛋白质也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建议每日根据每公斤体重摄入1.0~1.2g的蛋白,在一些生理特殊时期,如孩童的生长期、妇女的妊娠期、哺乳期应酌量增加摄入量,注意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合理搭配,建议食用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
总结:
骨质疏松是一个需要尽早预防和长期预防的疾病,在预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规范早期自我评估并注意活动安全,合理应用骨健康补充剂,并补充营养、适当活动,以达到科学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副主任护师 潘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