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形势下推进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和加强新时代“i科普”志愿服务的建议

阅读量: 4,728

“双减”新形势下推进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和加强新时代“i科普”志愿服务的建议

4,728
  •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度优秀委员建议

商丘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郑玲

 

一、“双减”新形势下推进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

面对“双减”政策落实新形势,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断深化,但城乡不均衡仍比较突出;基本科技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但维护更新不及时;科技辅导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专业化专职化程度偏低;“双减”力度大效果好,但课外延时总体效率不高。还存在对科技教育认识不清晰、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科技教育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建议:

1.创新科技教育活动平台,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持续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等在内的科技教育品牌系列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高层级科技教育业务交流培训,指导推荐中小学校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类特色学校。有效衔接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文化与科技教育相融合,全方位提升青少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承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培育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不惧挑战的青少年群体。

2.加强科技教育观念转变,推进科技教育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正视科技教育对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益帮助,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指导学校统筹规划学科教育、科技教育、科技实践等课程安排,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延时开展个性化科技教育活动,发挥好第二课堂作用。搭建多角度、多层次科技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将科技教育活动精细化分类,邀请科技教育专家制定独立的个性化活动方案,更好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3.整合科技教育优质资源,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邀请科技教育专家,对科技辅导员开展类型不同的培训讲座,为科技教师提供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教育平台。鼓励优秀科技教育师资和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特别是为乡村学校提供针对性、适用性、持续性高的规划指导和课程安排,组织开展科技教育义务志愿服务,提升乡村学校科技教育师资水平。拓展社会科技教育资源,推荐意愿强烈的学校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类示范学校,获取高端科技教育资源支持。推进科普教育基地、校内科技教育工作室建设,激发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舍、高校科技教育潜力,搭建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科技教育信息交流、经验推广等服务。

二、加强新时代“i科普”志愿服务的建议

科技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做好四个服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抓手。通过大力推动“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展,面向重点人群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五进”活动,面向重点区域、利用主题节日和针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品牌效应初步展现。下步,要正视科技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科技志愿意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志愿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强管理和服务,推动“i科普”科技志愿行稳致远。

1.进一步完善“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遴选基层科协“三长”担任科技志愿服务队队长、分队长,加强基层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2.进一步健全“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健全科技志愿服务各项机制。通过组织化科技志愿服务建立高效工作体系。全面整合已有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

3.进一步强化“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保障。促进形成资金支持、资源整合、项目引导的科技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增强科技志愿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4.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来保证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形成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

5.加大科技志愿服务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介宣传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代表性强的先进典型人物,感染、教育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