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受贸易商看好小麦后市的影响,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稳中偏强,尤其华北小麦价格持续领涨市场。目前,河北、山东高质量普通新小麦进厂价已普遍在2.5元(每公斤,下同)以上,个别地区摸高2.58元,接近2.6元。
产区麦价整体稳中走强
10月,由于主产区农户大多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忙于秋粮收购,无暇顾及小麦出售。但进入11月,随着主产区大部分地区秋收秋播基本结束,小麦上市量并未见明显增加,贸易商惜售心理仍然较强,阶段性供需持续偏紧导致小麦价格不断走高。
当前,制粉企业新产普通小麦进厂价:河北2.44~2.58元,山东2.44~2.56元,河南2.42~2.54元,山西2.48~2.5元,陕西2.46~2.52元,江苏2.38~2.5元,安徽1.14~1.25元,较10月下旬上涨0.01~0.3元。
部分主产区优质麦价格继续追随普麦维持涨势。当前,郑州郑麦366优质小麦进厂价为2710元(每吨,下同),新乡2720元,均较10月下旬上涨10~40元。市场认为,今年国产优质小麦因灾减产、品质不高,供应能力下降。美麦进口成本增加,导致进口量减少,市场预计后期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今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较快,10月华北玉米价格平均涨幅高达150元。据了解,目前山东、河北贸易商水分含量18%玉米囤货成本价为1700~1720元,水分含量14%价格为1790~1820元,目前出库有100~150元的利润。
由于玉米经营利润丰厚,市场对小麦的关注度下降。另外,当前部分贸易商认为小麦价格尚未达到心理预期,出售小麦的积极性不高。
南北小麦差价同比上升
上年,由于各地小麦质量普遍较好,主产区小麦价格走势相对均衡,夏收期间南北小麦几无差价。进入10月,华北小麦价格上涨速度虽有所加快,但南北小麦价格也未大幅拉开。
今年主产区各地小麦受灾现象较为普遍,不过河北、山东小麦受灾相对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南部等地明显偏轻,小麦质量相对较好,夏收以来小麦价格自始至终占据着高价区的位置。由于华北小麦价格一直较高,因此今年河北、山东并未启动托市。
受区域性小麦质量差异的影响,今年南北小麦差价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当前,河北、山东普通小麦价格为2440~2580元,江苏、安徽为2280~2500元,差价为80~160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0~60元。
政策拍卖成交冷热不均
由于目前市场上高质量小麦粮源所剩不多,价格趋强,近来部分地区制粉企业已逐步开始采购拍卖粮以满足生产需求。
自9月26日以来,国家已进行了5次政策性小麦拍卖。共投放小麦1057.81万吨,实际成交78.76万吨,平均成交率为7.46%,略高于去年同期。5次拍卖的成交率分别为6.31%、7.18%、7.35%、7.04%、9.17%,显示国家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也在逐步好转。
但就近期政策性小麦交易情况看,不同地区、不同年度小麦成交依旧冷热不均,差异较大。
10月31日,计划投放2016年产小麦53.35万吨,实际成交9.76万吨,占整体成交量的48.48%。从成交较好的河北、山东两省来看,河北2016年产小麦成交量为3.81万吨,占整体成交量的88.81%;山东2016年产小麦成交量为2.54万吨,占整体成交量的80.44%。
据制粉企业反映,河北、山东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较好,呕吐毒素、不完善粒指标均能满足面粉企业生产要求,且拍卖底价不高,其性价比较其他年度小麦占优。
后期麦市看点仍在华北
今年夏收以来,河北、山东小麦价格相较南方麦区上涨明显,并持续领涨主产区麦市,市场“领头羊”位置基本稳固。从后期市场来看,小麦市场看点仍会更多体现于华北地区。
首先,冀鲁两省市场粮源较其他主产省相对偏紧。今年夏收期间,河北收购小麦470万吨,山东收购小麦927万吨,收购量虽然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其他主产省小得多。国家重启政策性小麦拍卖以来,冀鲁两省成交状况一直较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流通粮源较其他主产省偏紧。
其次,冀鲁两省政策性小麦库存也较其他主产省偏少。我国政策性小麦存量虽较大,但分布不均,区域性存量差别很大。当前河南及南方主产省临储小麦库存仍显偏高,而河北、山东库存量并不高,当前两省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分别比上年同期低100万吨和150万吨左右。
此外,冀鲁两省制粉企业集中,小麦消耗量较大。由于河北、山东均属我国制粉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每年小麦消耗数量可观。据统计,当前山东省有600家左右的制粉企业,占全国总数的19%左右,年度消耗小麦总量接近1000万吨,平均每月要消耗将近80万吨。由于冀鲁两省市场粮源及政策性粮源库存均表现偏紧,制粉企业的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支撑两地的小麦价格。
今年夏收以来,冀鲁两省小麦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贸易商收购库存成本高于其他省份,预计后市冀鲁两地麦价仍将引领主产区市场,因此,市场看点也会更多体现于华北地区。 (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