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专家姚秋菊研究员(右)调研当地大棚番茄生产情况。
11月27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获悉,由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承担的院县共建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长垣)“绿色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专项,自今年年初以来,通过集成示范蔬菜栽培生产技术、试验应用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当地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专项紧密结合长垣市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依靠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蔬菜新优品种和关键栽培技术优势,以康养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为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了长垣市优质蔬菜产业园。
团队专家魏小春博士(左)到长垣市大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指导越冬花菜育苗。
针对当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优良品种缺乏、栽培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分散等问题,该项目团队积极筛选、引进蔬菜优良新品种,大力推广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着力推动蔬菜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长垣市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引进示范了优质大白菜新品种桔美2号、桔美5号、桔美8号、豫新4号、豫新55,辣椒新品种豫樱2号、豫椒101、豫椒18号、金富175、金富808、华之秀128,和茄子新品种紫茄圆杂1号、圆杂2号等,为康养蔬菜种植增加了新品种。
目前,该专项所展示的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面积超过120亩,其中四季青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茄子种植面积有80多亩,卫华农场设施黄瓜、番茄、樱桃番茄、西甜瓜等瓜果品种种植面积有40亩。在现场指导过程中,专家发现卫华农场在番茄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裂果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精品类型的番茄与常规番茄管理方式不同,在栽培管理中后期,为了促进果实膨大而增加氮肥量,导致番茄出现裂果。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指出,精品类型的番茄应先施用膨果肥,后期施用促进果实发育成熟的高钾肥,并合理调整施肥浓度,这样才能解决裂果问题。
项目负责人张晓伟研究员(右三)查看长垣市春白菜收获情况。(资料图片)
针对当地栽培技术落后、茬口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专家提出在蔬菜大棚里采用“两茬番茄、一茬甘蓝”与在日光温室里采用“两茬黄瓜或一茬黄瓜、一茬甜瓜”的种植模式,有效提升设施生产效率。在对卫华农场进行实地指导的过程中,专家发现8月定植的黄瓜到后期依然在结果,这不利于黄瓜品质的提高,于是指导农场农户及时拔除黄瓜藤,重新整地、定植,同时这样还能避开天气最冷的时期,利于茬口安排,为生产优质康养蔬菜提供了技术基础。
今年7月,我省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长垣市樊相镇上官村25亩早熟白菜苗被损毁,示范基地的蔬菜也遭受严重影响。8月16日,该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伟带领团队紧急调拨200亩白菜种子发往樊相镇上官村。随后,专家组赶赴樊相镇上官村指导秋白菜育苗及后期管理,同时还向基地赠送了200亩配套农资产品。
团队专家马凯博士(左二)向长垣蔬菜种植基地技术人员讲解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
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使大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的农田受淹严重,9月17日,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将培育的50多亩白菜苗送到该基地进行定植。同时,又为基地筹集了30亩洋葱、50亩越冬花椰菜种子,并指导园区进行集约化育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给基地带来的损失。
“绿色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专项是省农科院与长垣市院县共建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子课题。在该项目的辐射带动下,长垣市出现了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品牌化认证率达70%,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安排人员就业,对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