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组织村里党员上党课。
“自从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通了,村容村貌变了,产业项目有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脱贫奔小康,我们有信心、有干劲了。”卢氏县官道口镇黑牛村的村民董建周高兴地说。
黑牛村距官道口镇13公里,距县城48公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属省级深度贫困村,有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268户980口人,党员41人,原有贫困户119户。村耕地面积3700亩,人均耕地3.8亩。因缺乏产业支撑,村民们只能以种地为生,家家户户都是务农好手,但只能维持自己日常生活所需。
近年来,卢氏县教体局帮扶官道口镇黑牛村工作队在驻村工作中,充分运用国家扩大扶贫资金投入和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的有利条件,除了在易地搬迁、技能培训、大病救助、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贷款、社保政策兜底等保障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外,采用“支部+贫困户+公司”模式,在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光伏扶贫等方面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长远脱贫之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驻村工作队队员在烟叶基地向种植户了解管理情况。
抓基层党建凝心聚力
在卢氏县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否得到发挥,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败。
该县教体局驻村工作队党员赵小丰告诉记者:“在黑牛村基层党建上,我们积极协助上级党委、政府做好村级各方面工作,及时参加会议,将相关文件精神传达给群众,并加强支部建设,深入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和‘党员活动日’活动,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带领全村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今年3月11日,该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锐锋和局纪检组组长李新来一行,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深入帮扶村黑牛村进行调研,共谋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在该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会议,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抓好产业扶贫、党建提升、同步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级环境治理、村户“五改一增”六大行动,为2018年稳定脱贫提供了详细的脱贫路径。
该村党支部书记车保国,年过五旬,老当益壮,长期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提起黑牛村党建工作,他感慨道:“教体局帮扶黑牛村以来,原先几乎瘫痪的基层党组织重新焕发了活力,工作队通过不同方式,深入村组群众、党员之中访贫问需,定期召开村委会、支部会、党员代表会,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现在村里的党建工作在全镇走在前列,2018年准备创建‘五星支部’呢。”
村民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里健身。
上产业项目快速发展
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教体局帮扶黑牛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充分利用扶贫政策支持,面对村里人员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基础设施差、村民创业意识差等现状,实事求是确定了黑牛村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异地搬迁、教育科技培训、村容村貌治理、年度脱贫攻坚等六个配套方案。同时,及时调整驻村工作队组成人员,选派有经验的年轻人员加强驻村工作,确保贫困户帮扶不间断、不空档。教体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认真分析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该村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连翘、核桃等经济林种植;利用山区空间,大力发展牛、猪、鸡及土蜂等特色项目。指导村民及贫困户规模种植玉米、烟叶、艾草等,牵线搭桥联系雏鹰农牧养猪合作社、科尔沁养牛合作社及三王科技艾叶合作社,与种植户、养殖户签订收购协议,解决销售之忧。黑牛村村主任李当平欣慰地说道:“以前村民们流了汗、出了力,但没有挣到钱,现在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鼓励村民创业致富,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价值,而且老百姓的收入也会有较好的提升”。
自帮扶以来,该驻村工作队积极解决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民生改善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已投资83.5万元恢复了黑牛村教学点,新建村级幼儿园,修建黑牛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投资12.5万元加固改造村主干道涉水路段,开挖路基清淤,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学生上学,并完成村两组、村部及小学3.8公里的引水工程;投资20万元新建一座300立方蓄水池,铺设管道进村入户,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协调县政府投入资金109万元建设了村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条件;投资1.8万元建设村级综治防护网络,在村主要路段、村文化活动广场、村委、学校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安全防范每一天。同时,该县教体局党委实行分包责任制,条块管理、责任到人,鼓舞村民外出务工、发展种养产业,协调贫困户享受教育、医疗、保险、培训就业、残疾救助、低保、金融信贷等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帮贫困户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全村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到了战胜贫困的希望,极大增强了大家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在黑牛村,靠放羊、牧牛、种植玉米等手段获得单一的收入方式已成为“过去时”。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山区群众就近就业、创业,特别是吸收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加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为山区群众脱贫奔康提供了极大支持。目前,该村发展栽核桃树460亩,种植烟叶、艾草近300亩,养蜂100箱,形成了“长短结合”的农业产业体系。
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山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杜 勇 通讯员 韦玉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