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 “科普扶贫”为果农传经送宝

阅读量: 3,271

灵宝: “科普扶贫”为果农传经送宝

3,271

  灵宝市科协组织科普惠农讲师团专家为果农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

灵宝市苏村乡西村果农王怀强看着自家的老果园硕果累累十分开心。

  “市科协对我们贫困户进行科普培训,学会了新技术,脱贫致富俺更有信心了。”灵宝市苏村乡西村果农王怀强感慨地说。8月21日,灵宝市科协组织农技协会专家到苏村乡开展苹果种植技术培训,还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灵宝市科协科普活动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开展,同时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有效解决了果树种植技术的瓶颈问题,让果农在果树种植管理上更加科学规范,不仅增加果农收入,提高果品质量,也为贫困果农早日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据了解,2016年,针对贫困户普遍缺技术的情况,灵宝市科协和扶贫办联合举办果品产业精准扶贫科技培训会。特邀省内外果树专家传经送宝,对全市果品产业帮扶对象、果农代表进行了免费培训,使当地果农掌握了先进适用生产技术。2017年,灵宝市科协通过农技协建立了科普中国乡村e灵宝站服务中心,引进了流翔高钙苹果新品种,与灵宝各乡村进行科普对接,组织农技专家为贫困户提供保姆式全程果园管理技术服务。对该市苏村乡高家岭村和孙家沟村老果园进行提质增效,服务贫困户121户。农技专家对贫困户手把手进行帮扶,仅一年时间,果园平均产量提高30%,增效30%,受到当地果农的一致认可。另外,在苏村乡建立了千亩“技术扶贫苹果产业基地”,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帮扶、示范引导、委托管理等多种模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真正让科普服务惠及果农。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该市科协结合科技示范园区,挖掘老苹果树的潜力,提高了苹果的品质与质量,使苹果亩产万斤以上。果农们说,只要按要求做,就能出产量、出品质、出成果。该市科协农技协会专家何伟华讲了一个故事:2015年4月,讲师团应邀到苏村乡坡寨村讲课,讲到夜里十二点,坡寨村四组果农王建泽拉着老师的手不让走,说老师的话句句都说到了心坎上。按照这种“傻瓜”模式,王建泽放弃了出外打工,一心一意管理果园,去年4.5亩苹果获丰收,亩产超万斤,收入10余万元。
“俺种苹果30年了,没想到科技有这么大的力量。”苏村乡段家洼村果农李君让对此非常感慨。他有6亩老果园,这些树龄30年的苹果是“正干活”的时期,但前几年因产量一直上不来,效益不高。后来,听了科协组织的科普专家技术讲座,经过专家手把手传授科学管理方法,自2015年以来,6亩苹果园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
今年55岁的王庆胜是寺河乡“资深”果农,他也是科普服务的受益者。“俺有20亩果园,2014年底开始拿出5亩做试验。专家手把手教,跟踪服务了一年,2015年这5亩园子里的苹果卖了17万元。”王庆胜说,这相当于2014年20亩果园的销售总额。苹果个头大,颜色好,味道好,能卖上价。以前收获的苹果直径多是60~70毫米,去年直径90毫米以上的苹果占大多数,很受客商喜爱。
在苏村乡西村老果园里,果农王怀强说,他家3亩老果树,以前因许多老树腐烂变质准备刨掉,经市科协的农技专家指导,目前老树发新芽,长势十分看好,去年亩产超过1.5万斤,3亩苹果收入9万元。
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灵宝在果农中尝试推广的“保姆式”科普服务。而这种“保姆式”科普服务,是经过该市科协长期摸索,多次到外地取经后开展的科普服务新模式。这种“保姆式”科普服务分三步:第一步建立组织,特聘20多位果树专家成立科普惠农讲师团,建立村基层服务队,发展会员。第二步抓好示范:创建示范基地、示范园,辐射带动会员果农。第三步是开展服务:组织讲师团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示范园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管理方法。
据该市科协科普惠农讲师团专家介绍,灵宝市老果园面积有数十万亩,树龄长、结构散、投入不足,是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难题。科协示范实施保姆式全过程跟踪服务,破解了老果园增产增效难的问题,如果老果园都能采用这种模式,将会使苹果产业发展有一个质的提升,对当地果农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大有帮助。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杜勇 通讯员 张蓝方 文/图)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