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红牛是郏县的品牌,但各种技术原因却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庆幸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遇到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所长徐照学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近日,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祁赠方说,在徐照学团队的帮助下,制约郏县红牛发展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得以及时解决,郏县红牛从此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据悉,郏县红牛是我国重要的优良肉牛品种,主要分布于平顶山市郏县、宝丰和鲁山三县。它具有毛色红润、体型匀称、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然而近些年来,因为养殖效益的影响,郏县红牛饲养量逐年减少,私交乱配数量激增,导致郏县红牛的优良种牛不断流失。
在了解到这一现状后,徐照学安排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繁殖技术岗位团队成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施巧婷博士带领团队,围绕郏县红牛遗传改良、高效扩繁和生产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助力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让郏县红牛再度“红”了起来。
郏县红牛因具备肉质细嫩、色泽鲜红、大理石纹明显等特征,是开发高档牛肉的优良素材。在这个基础上,施巧婷带领团队决定在多年对郏县红牛研究的基础上,以肉质为突破口对郏县红牛进行遗传改良。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巧婷带领团队发掘了一批郏县红牛优异产肉性状关键基因,并建立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郏县红牛的选育效率和新品系培育的技术水平,使得郏县红牛的优异产肉性状得以发扬,优良种群数量得到提升。“通过我们的努力,郏县红牛高档雪花牛专门化品系即将问世。”施巧婷说。
此外,牛是单胎动物,“一次一胎”的生理特性造成了郏县红牛育种的大难题——良种扩群太慢。针对这一问题,施巧婷带领团队通过挖掘繁殖基因选育高繁殖力系、完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繁育技术和改进繁殖疾病诊疗手段,提高了胚胎的成活率,促进了良种的扩群增量。
最后,围绕郏县红牛养殖,施巧婷带领团队还提出了智慧养殖和循环养殖的配套发展模式。通过开发智能化技术,帮助郏县红牛进行精准管理和饲养,制定了郏县红牛精确补饲与标准化饲养方案,提高了饲养效率,开发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专用复合菌种,防止了疾病传播,改善了土壤板结。
“通过徐照学团队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极大促进了郏县红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祁赠方兴奋地说。
如今,郏县红牛插上了“科技翅膀”,品种竞争力有效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郏县红牛的研究工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实践中转化,不断提升郏县红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郏县红牛更‘牛’”。徐照学说。
(史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