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该吃晌午饭了。来,先给您翻翻身儿,咱开始吃饭。”10月22日中午,史彩丽像平常一样,一边给既无知觉也无反应——呈植物人状态的婆婆陈玉莲翻身,一边轻声地说。所谓的“吃饭”是指用大号注射器,通过从鼻腔插入胃里的胃管把流食注入胃里。
史彩丽今年36岁,是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曹西村的一位普通妇女,她13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植物人婆婆,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的同时,还拉扯两个儿子长大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婆婆成为植物人
2004年4月,史彩丽从宋寨村嫁给本乡曹西村的阮要五。尽管家里不算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睦也很幸福。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10月,史彩丽的婆婆陈玉莲突患脑出血住进了医院,那时,史彩丽怀有身孕,但她仍然跑前跑后精心伺候。婆婆出院后,史彩丽不离不弃,按照医嘱,天天给瘫痪在床的婆婆定时定量喂饭、喂水、喂药,并做按摩和康复训练。一年后,婆婆能下床扶着东西走路,后来还能骑三轮车。2013年冬季,陈玉莲再患脑出血,经医院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她从此成了没有任何知觉、丧失咀嚼吞咽功能、大小便失禁的植物人。
弱肩扛起家
陈玉莲有一儿一女,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儿子阮要五不得不离开家乡,到浙江打工挣钱,阮要五的妹妹早年远嫁安徽淮南,一年也回来不了一两次。这样,伺候婆婆、照料孩子、耕田种地等家里、地里的活儿就都落到了史彩丽身上。
为便于照顾婆婆,史彩丽在婆婆的卧室里放了张小床,每晚住在那里。她每两个小时给婆婆翻一次身,几年来,婆婆从来没有得过褥疮。为不让婆婆受夏热冬冷之苦,她家买的第一台空调就安装在婆婆的卧室里。史彩丽主动向医生请教护理知识,还买来护理书籍学习,她学会了测血压、测血糖、打针、安插胃管和导尿管等技能。为了省钱,她从网上买来胃管和输尿管,自己每周给婆婆更换一次导尿管、半月更换一次胃管。她还每月给婆婆理一次发。她几乎每天都给婆婆洗头、洗脚、擦洗身子,并换洗衣服、被子和床单,所以婆婆的卧室里没有一点儿异味。
为给婆婆增加营养,史彩丽不管价格多高,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用鱼、虾、番茄、青菜、营养粉、奶粉等食材搭配,用料理机粉碎后调成糊状,然后用大号注射器,通过胃管往婆婆胃里注。婆婆每天吃的药,史彩丽都是先把药砸碎后用温水融化,然后用注射器通过胃管注射到胃里。几年来,史彩丽光料理机就用坏了5台。
陈玉莲因胃肠蠕动功能差,导致习惯性便秘,很多治便秘的药物对她都无效。为减轻便秘给婆婆造成的痛苦,史彩丽就戴着医用手套,亲手给婆婆抠大便。后来,史彩丽听说,用番泻叶加黑糖熬水喝可通便,她便给婆婆试了试,效果可以。直到如今,史彩丽每五天喂婆婆一次番泻叶加黑糖水。
乐观面对生活
尽管史彩丽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很累,但是她很开朗、很乐观,快人快语,从不发愁。史彩丽每天都会抽时间给婆婆说说家里的事,有时还会给爱听戏的婆婆唱上几段家乡戏。当大家问她伺候婆婆这么多年烦不烦时,她总是笑着说:“伺候自己的娘应该,有啥可烦哩?”
“要不是彩丽不厌其烦地精心伺候,她娘的命早就没有了。彩丽真是难得的好媳妇!”史彩丽家的邻居阮应林称赞道。史彩丽的孝行和善良感动了左邻右舍,邻居们都喜欢到她家串门。附近村庄很多瘫痪病人家属也都慕名前来求教护理经验。
十多年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不仅让史彩丽收获了大家的称赞,也让她的两个儿子养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
“家长做得好,孩子们就会学好。”史彩丽说。如今,她的两个儿子一个12岁,一个9岁,都很孝顺、懂事,都能替妈妈照顾奶奶。“他俩看到奶奶的尿袋满了会主动去放尿,也会主动去给奶奶翻身,帮奶奶洗头、洗脚、擦洗身子。”看到俩孩子继承了孝顺、善良的良好家风,史彩丽非常欣慰地说。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洋洋 通讯员 王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