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全省科技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系列报道之十四

阅读量: 9,173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全省科技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系列报道之十四

9,17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宣言,为新时代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使命和奋斗方向,是新的科学“进军号”和“动员令”。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河南省科协特别推出了《“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全省科技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专栏,旨在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努力奋斗,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肩负时代重任 勇攀科技高峰

——郑州大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连日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郑州大学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郭晓丽:专注妇幼专业 为妇儿健康保驾护航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郭晓丽在谈到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的感受和启发时,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使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期望,深切感受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呼唤。”

郭晓丽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她对这一点体会深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转变,人民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强健的国民素质带来强健的国家,“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面对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达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郭晓丽告诉记者,近年来,团队坚持以妇幼健康为目的,深化三级预防理念,围绕全生命周期开展研究,创新性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赋能应用于孕期自我管理,提升孕产妇孕期保健质量;开展极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脐动脉置管术,最小置管患儿体重620克,最小出生胎龄25周,有效降低危重患儿因治疗造成的有创损伤频率……一个个科研创新举措,为妇儿健康保驾护航。

在谈到未来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等相关工作有什么计划和打算时,郭晓丽满怀激情地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将带领团队专注妇幼专业,继续聚焦人民生命健康。以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等支撑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新态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学科发展结构;主动适应学科新发展、健康服务新需求,大力促进护理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加快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创新护理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为依托,以解决科学前沿问题为核心,着力提升护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独特的科研竞争力,运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学科发展动能。”

梁静:将知识转化为价值 将科技转化为力量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进化计算领域的专家,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静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为党育才是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在培养高端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夯实研究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握未来研究的方向,最后锻炼学生独立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梁静认为,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要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作出重大突破。在未来的科研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攻破“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梁静说,下一步要将研究范围从偏重理论扩展到更多应用领域,让进化计算发挥更大价值,努力搭建一个拉近优化算法设计人员跟工程应用之间距离的平台,面对更多对象,拓宽应用范围,解决智能电网、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梁静告诉记者:“今年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沐浴在党和国家的关爱与扶持中,我将继续前进、不断进取,将知识转化为价值、将科技转化为力量,在浩瀚的科学世界中寻找真理、创造创新,不负党和国家!”

王景涛:心怀责任做科研 亦师亦友育人才

郑州大学团委副书记、化工与能源学院王景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说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坎里,让人很振奋、很荣幸、很温暖。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感觉更有干劲、更有思路、更有希望!”

王景涛说:“回首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国家发展,不仅要有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还要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情怀,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内心更要有纯粹的学术追求,要自觉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集中精力进行科技攻关,为国家的深蓝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王景涛表示,未来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加强原创性、引领科技攻关,勇于探索、突出原创,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全心全意投入到“中国膜”材料研究中去。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方面,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祖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讲话精神,服务于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将化工“铁人精神”“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立志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课堂授课、讲座沙龙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让青年学生领悟到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内涵,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张传胜 王四典 周仕儒 文/图)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