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对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

阅读量: 16,174

第一观察|对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

16,174

  25日晚,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是中关村论坛第三次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贺。

2019年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以贺信和视频方式致贺。而十年前,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同志走出中南海,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三次致贺和一次集体学习,阐明了一个判断、传递了一种态度、强调了一项要求。

  一个判断——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在2023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以合作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解难题。

在2019年和2021年向中关村论坛致贺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明这一判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一种态度——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2023年,指出“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1年,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

2019年,指出“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

正如本届中关村论坛的主题,“开放合作·共享未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态度。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一方面,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就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全球正面临新冠疫情等各种挑战。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将促使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

  一项要求——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之一、我国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中关村被寄予厚望。

从一片田地、一条电子街到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延伸创新蓝图,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全球。

十年来,中关村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平均一天就有约270家企业在这里落户、诞生,一批创新成果破土而出,诸多“全球首个”接踵而至。

2019年,指出“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2021年,指出“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2023年,指出“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总书记对中关村的要求,蕴含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谋划。

从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相关表述中,人们可以读出中关村的使命。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会议强调,“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起到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注意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肩负使命,中关村续写传奇故事。

共享未来,中国与世界携手向前。

 

策划:霍小光

监制:张旭东

主笔:胡浩、温竞华、张漫子

统筹:陈芳、刘东凯、王绚

视觉 | 编辑:杨文荣、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