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安全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军介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华夏文明永续发展的生命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是要转向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的阶段。
夏军指出,目前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现在沿黄9省的产业,包括能源问题、基础问题、低质低效问题还是非常突出;最大的威胁是水旱灾害,尤其是洪水,另外水沙问题是黄河非常突出的特点;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流域水资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另外,黄河三角洲河口的生态退化问题突出;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市场供应和调节市场的价格能力现在还偏弱。
怎么样真正达到富裕且让老百姓感受到绿色发展?怎么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夏军建议,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开发,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以生态保护为特色的黄河流域人地关系,要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维持生态和人类的可持续性。
“匠心”助力生态水利高质量发展
邓铭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铭江介绍,按照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水利事业的发展应该上升到广义的生态水利的阶段,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作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邓铭江认为,广义的生态水利是着眼于生态系统全视角,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服务于“三生空间”优化布局,研究水—生态—经济主控要素交互耦合调控理论,探索生态调度、生态修复、生态安全的技术方法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过去生态水利只是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现在的生态水利拓展到了规划阶段的“三生空间优化,三生用水合理配置”,同时把它又向后拓展到了后坝工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群、后工业化时代建设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态调度和生态修复的理论方法开展研究。通过研究生态的蓄水节率,建立监测评价体系,揭示生态—水文过程耦合规律,提出了七库一干联合调度、三次脉冲、漓漫灌溉、多尺度耦合生态调度方案。
邓铭江认为,生态调度与生态监测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在将来,生态调度和生态旅游是生态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水灾害防治技术
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复明指出,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水灾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尤为突出。
王复明在调研中发现,普通的非排水反应高聚物在有水环境下耐性较差,强度及韧性明显降低,体积收缩。通过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他们研制出不受水影响的高效、经济新型防渗修复材料,并且环保、耐久、早强、适应性强。
王复明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提出了构建土质堤坝柔性防渗体的新方法;建立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扩散理论;发明了堤坝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涌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他建立了层状结构介电特性及力学特性反演理论;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的高聚物精细注浆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高铁无砟轨道及地下管道快速非开挖修复技术;创办了“工程医院”体系框架与运行模式。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防渗修复及应急抢险,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难题。
黄河兴则国运兴
刘亚军 国际水生态安全中国委员会主席
为什么说黄河兴则国运兴呢?刘亚军从七个方面作了分析:一是黄河流域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战略性自然资源集聚区和储备区。二是黄河流域养育着所经9省区60多个大中城市300多个县占全国近30%的人口,并且支撑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巨大的生态资源负载。四是西部大开发使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落后产能向中西部阶梯转移,加重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产业转型升级成本和发展差距。五是黄河流域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红利、节能减排的前景要远远大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六是黄河流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西部将是国家未来30年新的增长极。七是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民族振兴的标志。
刘亚军强调,根据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现有的产业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黄河流域发展要扬长避短,形成若干核心经济生态圈,加快完成向后工业化和新兴工业化的迈进,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推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李百炼 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
李百炼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就是最大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生态效益。
所谓的生态修复,最关键的不在于简单的绿化、简单的景观和美化,更重要的是促进和修复生物物理过程。有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产生生态服务和生态修复功能,才能带来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等。李百炼建议,可以把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划分为四个河段的区域来建立生态修复的目标。一是上游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重点保护,中游的黄土高原重点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中游的河套地区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要有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核心是黄河下游滩区的生态治理和改造。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实现治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实现的途径是:生态修复和文化修复要相互促进,加强相互耦合。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的同时,共同推进黄河文明的伟大复兴,重塑现代黄河文化的新辉煌。
推进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李蒲健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如何实现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李蒲健建议:
一是发挥顶层规划引领作用。长期以来,诸多黄河流域省市发展缺乏顶层规划理念指导,未能突出以黄河为核心理念的发展思路,亟待形成1+N+X的规划政策体系来支撑区域发展。二是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因为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较为匮乏。三是持续补齐水灾害防治短板。地上悬河等老问题未彻底解决,同时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城市内涝防治压力较大。四是不断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因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五是推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以能源技术创新来驱动现有的相对独立的各能源体系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六是助力城市更新。当前黄河流域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升,未来城市的发展应该有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实现城市更新行动。
(本版稿件由本报编辑部集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