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浇一次水,少施两次药,亩增产百余斤,小麦综合保优栽培技术成功示范,推广前景广阔。”5月22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王晨阳研究员在兰考县仪封乡土山村示范基地测产现场郑重宣布。
项目主持人邵运辉介绍,近年来,我省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粉碎前茬作物秸秆以旋耕为主、耕层浅、整地质量差,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纹枯病、赤霉病及土传病害有连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兰考县中低产田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容易脱水、脱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精品工程,省农科院小麦所、植保所和兰考县农技部门,栽培、植保、土肥、育种多学科联合,分工协作,在兰考县仪封乡土山村实施了小麦综合保优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结合示范区土壤类型、耕种制度等生产实际情况,项目组专家利用最新研制的多功能种衣剂进行处理种子,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种传、土传苗期病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根据项目区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规律,进行精准定量施肥,减施基肥,增加追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浪费,节约了肥料投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近年来耕层浅整地质量差、影响出苗效果及土传病害加重等问题,推荐采取了每间隔2~3年土壤深翻一次的轮耕措施,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能让农民乐于接受。利用省农科院的科研优势,在常规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采用新型调节剂及药剂进行组合防控,达到减灾高产、抗逆保优的效果。
5月22日,省农科院推广处组织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有关专家,对小麦综合保优栽培技术在土山村1000亩项目区郑麦103示范田及辐射区实地测产。结果显示,项目区在少浇1次水、少施2次药的情况,郑麦103示范田亩产达468.6公斤,与该村同一块地郑麦103,没有采用综合保优栽培技术的产量413.4相比,每亩增产55.2公斤,增产13.4%,增产节支成效显著。
参加测产的益海嘉里周口公司采购部负责人表示,去年化验的郑麦103在兰考示范区采集的16个样品,符合优质弱筋麦标准,适合做蛋糕、饼干、造酒等,今年愿意现场签订加价收购合同,全部收购。兰考县农业局副局长王武军说,小麦综合保优栽培技术示范项目打破了兰考不适于种植优质弱筋小麦传统,对周边乡镇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运辉告诉记者,除了增产增收、减少投入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应用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物化产品,应用成熟配套的保优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还探索出一套高产高效、抗旱减灾的小麦保健综合调控栽培体系,使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