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哪里,汗水就洒在哪里。深入乡村、扎根乡村,让青春在基层一线闪光。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们各显“神通”,利用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充当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商丘市虞城县杜集镇任菜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宁就是其中一位。
李宁是商丘市虞城县科学技术协会驻菜园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90后”驻村第一书记,李宁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同驻村工作队成员、结对帮扶干部、菜园村“两委”班子一道,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和使命,彰显青春力量。
27岁的李宁2017年刚到杜集镇任菜园村驻村时,村民们觉得他太年轻不看好他。他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驻村扶贫工作对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聚焦聚力总目标,把真情融入群众,用实干和担当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
大走访、拉家常摸清群众“家底”
“2017年5月,我作为扶贫工作队员,被虞城县科学技术协会选派到杜集镇任菜园村开展扶贫工作,被任命为驻村第一书记。初到任菜园村时,发现村里竟然没有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村民仅靠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李宁告诉记者。
“我们这个村子,几十年了都没能脱贫,来了个年轻的第一书记就能脱贫了?”对这个年轻的扶贫书记,村民更多的是质疑。听到村民的议论,李宁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脱贫不能落下一个人。
李宁吃住在村里,如何帮助当地群众寻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李宁心头最大的难题,李宁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对贫困户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全村所有贫困户家,进行户户核查,摸清了底数,有效防止“穷人落榜富人戴帽”现象,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为全村脱贫摘帽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走访中,李宁发现该村一户贫困户丈夫已60岁、妻子患有精神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还育有三个子女,他们一家五口生活在一所有近20年的土坯房里,经李宁和村组干部多次做工作,才同意危房改造,并为其特别协调2万元的危改资金,如今他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年疫情期间,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只能用智能手机在家听网课,李宁在走访中发现该户没有智能手机,只能去同村的同学家蹭网课,于是把自己的手机给了这个同学,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个贫困学生,2018年高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准备让她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走访中得知这件事后,李宁多次做工作并说服学生父母让该学生复读,最终这名学生考上了洛阳理工学院,并为其申请了爱心企业碧桂园教育补助金3000元。习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上大学虽然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上学可以开眼界、见世面、学本领,可以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兴基础建设让村民生活条件变了样
李宁深知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现状,就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为此,他通过多次努力协调相关部门铺了近5公里的硬化路,打了22眼机井,对整个任菜园村实施了高标准的线路改造,新安装变压器5台。向单位申请购买了200个大垃圾桶,每2户之间放一个,李宁和村干部经常督促群众将垃圾放到桶里,但是仍有许多群众不理解,认为农村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不想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李宁坚定信心毅然决然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给帮扶人做工作。通过努力,现在全村的人居环境、户容户貌都得到了较大改观,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2017年以来,在李宁的带动和努力下,为27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资金28.05万元;为17户贫困户申请厨房改造资金5.1万元,使贫困群众的住房和厨房安全都得到了保障。为36户贫困户安装了自来水设施,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2017年以来经李宁为贫困户直接或者间接报销特别是县外住院的医疗费用近2.5万元。截至目前,该村的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都有保障。李宁驻村以来仅用2年的时间,使全村的自然面貌和村民生活条件在发展建设中迈上新台阶。
产业兴、腰包鼓,村民心中乐开了花
几年来的扶贫工作实践让李宁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离不开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必须兜底那些“锅底人群”。在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是不可或缺的中心工作。他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暂时的脱贫不是致富,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用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为此2018年,他为贫困户申请了24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一户一户动员他们将资金入股到扶贫车间,每年享受分红,贫困户在可持续增收方面得到加强。自任菜园村级光伏电站取得收益以来,将除了全家无劳动能力或全家外出以外的所有贫困户聘为村公益岗,根据工时、工量、评比结果发放补贴,充分调动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主观能动性。扶贫必扶智,充分发挥科协联系各类专家的优势,为有需求的贫困户和一般群众定期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实地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加快产业扶贫进度,提高村民收入,李宁通过协调和努力,在任菜园村建成了两个再生棉加工厂、一个电子厂、一个铁钉厂、一个日用品化工厂,务工人员75人,带动贫困户30人。引进来的企业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和年龄等要求都不高,即使是老年人也能轻易上手,让群众在农闲的时候,足不出村也能打工挣钱。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引导群众种植葡萄20亩、梨树15亩、紫藤10亩、蒲公英50亩、香菜50亩、大蒜100亩、中药材50亩。李宁利用原单位的优势,经常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请教专家。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让老百姓在增收致富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看着村庄一点点在变好,产业日渐成熟,群众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后,作为一名科协人,李宁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履职尽责,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心里时时刻刻想着贫困户,挂着贫困户,时刻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和党员群众一起把任菜园村打造得更加和谐、美丽、富裕、有活力。“下一步将继续发展好村产业,积极努力促进群众增收,确保全村群众脱贫不返贫,真正过上小康生活。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李宁说,今后将不负韶华,为全村不返贫,家家户户在小康路上高歌猛进,为党和为人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洪彬 常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