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新乡村•新气象”乡村振兴观察团到洛阳市孟津区开展社会实践

阅读量: 289

河南科技大学“新乡村•新气象”乡村振兴观察团到洛阳市孟津区开展社会实践

28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

为进一步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党中央推进乡村振兴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7月27日至8月4日,河南科技大学“新乡村•新气象”乡村振兴观察团赴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姚凹村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对农村村史、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层党组织等观察学习,记录乡村振兴的新成果、新风貌。

观察团成员在河南省人文社科重要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科技大学“新乡村•新气象”乡村振兴观察团”指导教师马培衢教授的带领下,与常袋镇相关领导举行了座谈。在座谈会现场,常袋镇副镇长张丹向观察团介绍了常袋镇概况以及近几年变化。

近年以来,常袋镇始终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走乡村振兴道路,同时聚焦现代化工业强镇建设目标,抓项目、促升级、优服务,积极与扎根在常袋镇的企业沟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优势,以“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为标准,搞好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提供持续动能,镇域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呈现明显改善,有效促进常袋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丹重点介绍了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马岭村与姚凹村。同时,她提出大学生到农村了解乡村振兴进程,本身也是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据了解,张丹是河南省第一批大学生干部,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工作,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呼吁大学生要身负振兴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地为家乡所想,真正投身与助力乡村振兴。

为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成果,观察团来到马岭村、姚凹村进行观察体验。

马岭村采取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呼应的方式,进行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成为十里八村的‘门面担当’。同时,马岭村建立的家风家训馆,涵盖村里的历史渊源、党建党史、村情简介、经济发展、家风家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用良好的家风家训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营造农村精神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马岭村“农特产品+电商+农户”经济模式、“休闲体验+农业生产”示范模式和石磨面加工集体经济项目;姚凹村发展的特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模式,不仅使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升,并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孟津区副区长、常袋镇党委书记杨霄说,常袋镇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富民为导向,深挖特色资源,着力构建东部以东地为中心的石榴产业基地,西部以马岭、姚凹、酒流凹为中心的洛阳近郊微度假乡村旅游地,南部以半坡、石碑凹为中心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马培衢教授从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视角,为常袋镇探索“两山理论”转化实践路径提出了“增强乡村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发展生态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等针对性建议。

通过此次实践参观活动,观察团了解到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并聆听到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需要有头脑、有知识、有担当的大学生扎根农村,推动农村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丁志广)

分享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