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静:“光头书记”有“仨门儿”

阅读量: 3,438

连静:“光头书记”有“仨门儿”

3,438

天空还是灰蒙蒙的,连静就起床了。他打开办公室的水龙头,洗了一把脸。那水,很清澈,且透着一股隐隐的冰凉。户户通电,户户通水,户户通天然气,看着山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连静心里漾起一丝丝暖意。

洗完脸,连静换上运动服,按照老习惯,沿着村里的山路跑步,开始了一天工作前的热身。

“光头书记,吃点新鲜蔬菜吧。”从地里摘菜回来的村民指着自己的菜篮子,跟连静打招呼。

“光头书记”是林州市五龙镇泽下村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连静戏谑的称呼,也是把连静当成自家人的爱称。


“走东家串西家,贫困户家开了门儿”


连静,今年47岁,退伍军人,被派驻泽下村任第一书记前为林州市科协秘书长。2017年5月的一天,组织上找连静谈话,选派他到林州市五龙镇泽下村任第一书记,连静当时说:“不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誓不回家。”当天,回家简单收拾行李后,他就到泽下村去了。

五龙镇泽下村,位于林州市南部,与淇县和卫辉市隔山相望,由东泽下、西泽下、琅沃和白岭根4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000多口人,零散分居在山坳里。全村耕地总面积1700多亩,人均耕地半亩多一点。

受20世纪80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影响,泽下村全村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建筑业。农闲时节,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搞建筑、装修维持生计。“根底差,基础薄,种棵树也难活。”这是当地的谚语,也是全村实际环境和状况的真实写照。

连静在走访贫困户.png

上任伊始,连静没有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大会、听报告,而是简单同大家见了个面,便雷厉风行地下村了。

“鸡乱飞,狗乱跳,垃圾遍地倒。”村里的现实状况像一把刀,把连静的豪言壮语割得粉碎。走访一天回来,连静坐在办公桌前,啃着早上的剩馍,写下了任职以来的第一份脱贫计划书。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他当头一棒。当他信心满满地拿着名单去贫困户家时,十户有九户大门紧锁,好容易敲开一家的大门,男主人始终抱着头蹲在地上,一言不发。

“贫困户大都是生活所迫,他们大都有一种自卑和委屈的感觉。”连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比如李章荣家,老公公是一个退休工人,前几年大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也没有留住人,去世不久,她男人又得了脑中风,虽然抢救了过来,但欠了不少债,且长期吃药,不能干重活,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全家人整天没有笑脸,更别说与人交往了。”

吃了一天的“闭门羹”,连静没有气馁,而是静心写下了第一篇驻村日记。里面有心得,有体会,也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天,连静起床后围着全村跑了3圈。“晨跑的习惯是在部队养成的,锻炼身体,才会容光焕发,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连静告诉记者。

简单吃过早饭,连静按照头一天晚上的计划,这天决定敲开5家贫困户的大门。门虽然被敲开了,但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依然是闷葫芦掉井——悄无声响。既然开了门,就有了谈心的机会,既然有机会,就会有成效。连静暗暗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信念打动他们。

第三天,连静依然没有灰心,按照既定计划实施,继续去贫困户家敲门。

一天走访下来,连静顾不上洗漱,满心欢喜地趴在桌子上写了第二篇驻村日记。连续三天,他把全村在册的贫困户走访了一遍。谈心,安慰,鼓劲,打气。“我叫连静,是驻村第一书记,以后有困难,请去村部找我。”暖心的话语,让贫困户记住了他。从那以后,全村在册的贫困户都早早起床,打扫干净院落,敞开了大门。

“走东家串西家,贫困户家开了门儿。”村委会主任说。


“重思想抓教育,移风易俗想了门儿”


打开了第一扇门后,连静接着写下了第二份计划书。

山村很穷,但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攀比心理却根深蒂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有钱花钱办,没钱借钱办。

连静首先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全体党员扩大会议,摆事实,讲道理,软磨硬泡,各个攻破。最后决定:村里原有的几位族长,继续担任理事会主要成员,利用威望带头精简红白喜事所有费用,规定数额,规定场面,并张榜公布。

风俗改变了,风气转好了,费用减少了,负担减轻了。这是一项得民心的大工程,受到了全村人的拥护和支持。

连静在谈起村里贫困户年底可全部脱贫时信心满满.png

泽下村素有“乡村教师的摇篮”之美誉,村小学原有的老教师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不仅村小学现有教师大部分出自本村,而且还为整个五龙镇培养了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连静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优势,鼓励退休在家的老教师发挥余热,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利用村里的图书室,办起了免费辅导班。全村留守儿童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辅导班。学累了,练练书法,唱唱歌,跳跳舞。辅导班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很多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听说此事后,纷纷打电话表示感谢,并力所能及地捐款捐物,添置学习设备、书籍等。“刚开始是挨家挨户劝说留守老人把孩子送到村部,后来是他们主动把孩子送来。”连静笑着说。

第二件事,由村委出资购买设备和衣服,组织老教师成立腰鼓队,定期排练。张家儿子结婚,李家闺女出嫁,不用花钱,不用下帖,喜事当天腰鼓队成员保证早早穿戴一新出现在婚车前面,热热闹闹,欢欢喜喜。一场别开生面的婚庆腰鼓表演,换来的是大家的满面笑容。

第三件事,老教师集思广益,有改编的流行歌曲,有诙谐幽默的三句半,有整齐划一的舞蹈,然后集合年轻的留守妇女,拿出智能手机,在灯火辉煌的村文化广场,把老家新气象和新面貌拍成小视频,互相传看并上传网络。这是精神的寄托,也是情感的释放。从此以后,泽下村打架斗殴的停了,偷鸡摸狗的没了,喝酒打牌的少了。

“重思想抓教育,移风易俗想了门儿。”五龙镇泽下村包村干部说。


“跑资金找项目,脱贫路上有了门儿”


第三份计划书,连静远没有前两份写得那么顺风顺水。

贫困户门开了,话多了。村里风气好了,面貌新了。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如何带领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

驻村第一书记有10万元的扶贫资金,他召开村委会议,经研究决定用这笔资金给村里建一个文化广场。为了节省费用,连静戴上手套,第一个拿起了铁锹。听说要建文化广场,村干部来了,老党员来了,村民也来了……

2019年7月,泽下村文化广场建成后,连静马不停蹄地向林州市科协打报告,向安阳市政府打报告,向省农业农村厅打报告。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省农业农村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花落泽下村。

2019年9月,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一趟又一趟地到山坳里勘察,最终选定了两处比较理想的出水口,打了两眼深300多米的机井。

泽下村村民在文化广场排练节目.png

当哗哗的泉水流到全村的责任田里时,那场景,比山村里的春节还要热闹,连静至今记忆犹新。胡子花白的泽下村前村党支部书记,手捧着泉水连声夸赞:“光头书记,你可是干了一件我们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呀!”

灌溉机井打好了,配套管网铺完了。当开始建设可耕地农忙路的时候,出现了不同意见。连静召集村民组代表开会,在会上连静拿出了当年在部队当通信兵的看家本领,画图纸、设计线路,总共9条全长6300多米的农忙路雏形跃然纸上。

“早起,晚睡,协调,处理,卡质量,抓进度。那段时间没有睡过囫囵觉,也没有吃过按时饭,就连头发也弃我而去了。”回忆当时的情景,连静苦笑着自嘲。

灯亮了,路通了,农田机井浇水灌溉系统建成了,天然气入户工作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接下来,连静把目光再次瞄向了低保户。泽下村建档立卡低保户有27户共62口人,非建档立卡低保户21户共24人,五保户共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户4口人。

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安排经济增收工作,有的安排在香菇种植基地,有的安排在农产品加工及包装车间,有的安排在红旗渠酒厂,等等。同时,优先安排村公益性岗位。

“跑资金找项目,脱贫路上有了门儿。”泽下村党支部书记说。

(本报全媒体记者 单志明 李春立 张利泉 文/图)

分享到

菜单